我們平時總能聽到有關人工智能的點滴,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,它到底有多厲害?簡單地說,人工智能分3個層次:
弱人工智能: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,比如阿爾法狗、無人駕駛、智慧醫(yī)療、金融交易、法律咨詢等等。
強人工智能:是指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AI,人類能干的腦力活它都能干。
超人工智能:牛津哲學家、智能人工思想家尼克·波斯特洛姆把超人工智能定義為:“在幾乎任何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聰明很多,包括科學創(chuàng)新、通訊和社交技能?!?/span>
我們現(xiàn)在所處的位置,是一個充滿了弱人工智能的世界。
對于超人工智能,谷歌未來科學家雷·庫茲韋爾,在他的《奇點臨近》一書中預測出現(xiàn)的時間點是2045年,專家們則相對保守預測時間為2060年。
在大多數(shù)人類從事的行業(yè),人工智能都將無情地碾壓人類,甚至取而代之。那么問題來了,未來究竟從事什么行業(yè),才能不受人工智能的影響呢?
分析全球企業(yè)(平均收入超過200億美元)決策者的觀點和行動后發(fā)現(xiàn),人工智能幾乎能被應用到企業(yè)所有部門。
影響最大的是IT部門
目前,最大的人工智能實踐者非IT部門莫屬,67%的調查對象表示在使用人工智能自動化檢測安全入侵和用戶問題。32%的企業(yè)認為,到2020年人工智能將主要影響銷售、營銷或客戶服務方面。20%的企業(yè)認為,AI將會對非面向客戶的企業(yè)職能發(fā)揮最大影響力,包括財務、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、企業(yè)發(fā)展和人力資源。
某些企業(yè)同時涉足多個行業(yè),包括汽車、銀行和金融服務、能源、保健、生活科學、工業(yè)制造和零售業(yè)。這類跨多個領域的企業(yè)強調,人工智能未來幾年將成為影響工作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例如,指導客戶服務代表更快速地解決客戶問題,并預測未來的購買意向,快速安全將金融機構的大量通宵交易入賬,或管理新員工的入職流程以節(jié)省人力資源專業(yè)人員的時間。
至于人工智能對就業(yè)、企業(yè)高管的影響:研究預計到2020年,每個職能下的工作崗位和管理人員將減少4%至7%。到2020年,相比人工智能十分滯后的企業(yè),獲得最高營收和最佳成本改善的公司(通過人工智能)對每個職能下新工作崗位的需求將增加2倍以上。
人工智能已經被用來自動化某些進程,提高效率,幫助員工提高生產力,為企業(yè)戰(zhàn)略需求提供更多時間以創(chuàng)建過去不存在的新工作和服務。
2013年9月,牛津大學的卡爾·弗瑞和邁克爾·奧斯本發(fā)表了《就業(yè)的未來》研究報告,調查各項工作在未來20年被計算機取代的可能性。
根據(jù)他們所開發(fā)的算法估計,美國有47%的工作有很高的風險被計算機取代。
例如到了2033年,電話營銷人員和保險業(yè)務員大概有99%的概率會被取代,運動賽事的裁判有98%的可能性,收銀員97%、廚師96%、服務員94%、律師助手94%、導游91%、面包師89%、公車司機89%、建筑工人88%、獸醫(yī)助手86%、安保人員84%、船員83%、調酒師77%、檔案管理員76%、木匠72%、救生員67%。
雖然人工智能對我們現(xiàn)在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,但是忘了人類愚蠢的預測能力吧,其實沒人能確切知道,哪種人類從事的行業(yè)能長久生存下去。如果你把孩子設計成了程序猿、虛擬世界設計師、作家、導演和考古學家,也很有可能是錯的。
或許,要換個思路考慮問題,我們不要光想著踮起腳去夠上限,培養(yǎng)成貴族,而是要保住底線,能夠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生存下來。享得了福,更要吃得了苦,不僅包括體力上的,還有心理上的,那種歸零心態(tài),和從頭再來的能力。
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準備,準備生存。我能想到的,對于所有人最重要的事,只是這3樣:第一是身體好,第二是心理素質好,第三是自我驅動的學習和再學習能力。
不要只知道如何去學習,去生活,去工作,去和別的娃競爭,而忘了如何去生存。